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資源
首頁教學資源教師答客問
:::

教師答客問

請參考華測會的CAT Q&A

聽力測驗依照各題的播放時間,約在60 分鐘內,閱讀測驗時間60分鐘。

  1. 電腦化適性測驗(CAT)評量範疇:原本可測範圍僅包含入門基礎級、進階高階級、流利精通級;而華語文能力測驗2.0將向下延伸,納入準備級,以完整涵蓋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所有等級。
  2. 成績單:華語文能力測驗成績單已先於2021年8月改版,除了持續呈現與CEFR與ACTFL等國際主要語言能力指標間的對應關係,也增闢欄位對應至TBCL,以推廣臺灣的TBCL及華語文語料庫讓全世界認識。

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除了彰顯華語文特色及語言實際使用情境,同時為了與國際接軌,國家教育研究院與本會一起針對華語文能力測驗現行對應「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之架構,完成相關對應研究工作,請參考華測會官網中各測驗的等級對照圖。

您可以參考以下的資料,幫助您的學生。

參考詞彙表提供學生在華語學習各階段最可能學到也最需要掌握的詞彙。學會這些詞彙能幫助學生理解各等級要處理的情境、主題和任務。不過,語言能力測驗所測的是學習者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詞彙固然重要,卻不是通過測驗的唯一要素。

華語文能力測驗2.0皆參照CEFR進行測驗等級研發,擬訂各等級能力描述,試題研發皆依照標準化測驗編製流程辦理(命題、修審題、預試收樣、試題分析等),以統一管控測驗難度,並採用國際上大型測驗(如:TOEIC、TOEFL等)廣為採用之標準設定專業技術Angoff法,邀請華語教學領域學者及資深教師共同制定通過門檻,以對應至CEFR所描述的各等級。

CEFR能力指標是以溝通為導向、強調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分級架構,因此,測驗的目的是了解考生是否已達到了某個等級所要求的語言溝通能力,而非確認考生是否已經完成特定的教材或學習內容。如果學生希望通過某個等級,除了固定的課程內容外,也可以建議學生增加在課堂以外的華語練習時間,把握機會在該等級所強調的情境和主題下應用華語。

針對海外地區華語初學者,爲維持並強化其學習動機,可考慮參加「準備級華語文能力測驗」。若您的學生有此需求,請與本會聯繫。

每一份正式考試的組成,其題目皆須符合組卷難度區間的比例原則。而難度區間,除了有該等級的題目外,另外還需包括上下等級的題目,以進階高階級來說,該測驗需涵蓋的等級範圍從基礎級至流利級。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有效測出考生的能力。題目組成必須符合該等級的題目量最多,其次為上下兩等級題目。

模擬試題的製作的原則,是將題目組成的區間控制在符合該等測驗描述與難度試題間。以進階高階級來說,該等級題本的題目,僅包涵進階高階級試題。如需測試自己是否已達流利精通級,則建議應該進行流利精通級的模擬測試。

另就考生的心理狀態而言,若是遇到比自己預期難的題目,容易焦慮與不安,在這種情況下,難的感覺會被放大,考生也可能因此產生正式考試更困難的感覺。

  • TOCFL:成人測驗之設計力求貼近真實,現今專名號在日常生活中已相當少見,絕大多數書籍、報章雜誌、新聞報導中均鮮少使用,坊間華語教材也未必標註。華測會考量部分初學者對於中文人名、專名的辨認較困難,未來的試題,將朝以下兩種方式處理,避免初學等級的考生產生相關困擾:
  1. 將試題中的人名改為稱謂,如媽媽、弟弟、王老師、張小姐。
  2. 試題固定使用特定人名,如王天華、李大明
  • CCCC:兒童測驗考量7-12歲兒童的認知發展與學習歷程,測驗中不論是「人名」、「地名」或「專有名詞」等皆使用專名號幫助理解。

華語文能力測驗以「溝通為導向」,題目取材於生活情境,參照CEFR能力指標進行測驗編制,與其他語言測驗相同,題目不提供標音符號。
而成人測驗和兒童測驗的起點測驗等級分別為準備級與萌芽級,能力指標都著重在辨別或讀懂日常生活常見的高頻辭彙或短語。從語言學習的立場考量初級學習者多以標音輔助學習,所以在準備級和萌芽級閱讀試題設計上加上標音以降低應試焦慮,鼓勵受測者繼續學習,往更高的語言能力邁進。

華測題目都是經過標準化程序製作而成,題目複雜度會隨著等級能力的增加而跟著提高,需要作答者進行歸納、分析後才能答題,而非直接抓取訊息即可作答。無論是否為母語者,遇到依據能力描述設計之複雜的題目、陌生的主題,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花點時間進行歸納與整理閱聽到的訊息,才能做出合適的判斷。

Top